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
登录 注册
RFID世界网 >  成功案例  >  其他  >  正文

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实验楼项目施工采用RFID技术

作者:卿卫平
来源:中华建筑报
日期:2014-06-11 08:37:35
摘要:即将竣工的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实验楼位于北京顺义林河开发园区内,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。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项目。建成后,它将是一个建筑科研中心,作为一个科研平台而投入使用。因此,它的建筑构成,也与常规建筑有所不同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曾遇到过许多困难,但都通过采用RFID、二维码等创新技术,使难题迎刃而解。
关键词:RFID芯片扫描仪

  即将竣工的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实验楼位于北京顺义林河开发园区内,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。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项目。建成后,它将是一个建筑科研中心,作为一个科研平台而投入使用。因此,它的建筑构成,也与常规建筑有所不同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曾遇到过许多困难,但都通过采用RFID、二维码等创新技术,使难题迎刃而解。

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实验楼项目施工采用RFID技术

  植入RFID芯片

  国内首创“二维码”外挂板

  中国建筑技术中心试验楼项目是一个大型建筑工程。工程有2.4吨、3吨、7吨三种重量、214种型号的清水砼外挂板2438块,共计1.2万平方米,重量均超过国内目前使用的最重外挂板。其中,最大的单块面积达20平米,属于超大型外挂板。

  外挂板数量越多,管理难度就越大;重量越重,控制难度也就越大。如此多的“重量级”外挂板,如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施工管理,容易产生错记、磨损不清甚至漏记等现象,从而造成混乱。最终导致效率低下,直接影响工期。为了解决外挂板数量众多、重量偏重、型号复杂及大批量生产时质量不容易控制的问题,该项目部决定引入精益建造思想和中建总公司技术中心研发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以便更好地进行质量管控。

  经过协商,项目部最终与外挂板生产厂家达成合作,首次生产一种内置RFID芯片的清水砼外挂板。生产中将芯片植入构件中,芯片中存入挂板生产、运输、安装全过程中的规格、型号、重量、质量状况、运输时间、安装时间、位置等所有信息。与此同时,为了配合芯片技术的应用,项目部还结合BIM技术,对清水砼外挂板安装位置提前进行了模拟定位,并通过反复技术论证。

  在外挂板出厂运输到施工现场后,施工人员拿手持扫描仪扫描一下,如同超市“二维码”扫描原理一样,有关这块外挂板的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。外挂板的安装仍然需要人机的完美结合。首先,吊车将外挂板起吊,将其移动至安装位置时,再由施工人员直接“接头”,借助手动葫芦将外挂板拉紧,促其就位;然后再进行准确对接安装。在这些过程中,因为有了“二维码”,而使施工变得更加简单、便捷。

  李静说,清水砼外挂板芯片RFID技术的引入,有效缩短了预制构件生产周期、减少了各方库存,实现了预制构件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施工的信息共享、各方计划联动、制造源头控制等过程监控。而且,由于芯片可以伴随外挂板终身,从而实现全生命期质量追溯。“此外,外挂板的表面采用进口氟碳树脂漆保护,具有自我保护、自我保洁等功能。”技术负责人赵志国补充道。

  据悉,该工程创下了国内最重、国内首家采用RFID芯片技术控制制造清水砼外挂板两项之最,制造技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。

  单元整体提升

  创新33米超高恢空间施工

  33米高的恢空间如何施工?采取传统脚手架施工方案,还是其他创新施工方案?经过研究与实践,项目部成功采取单元整体提升创新方案施工。

  记者在现场看到,总面积达2450平方米的恢空间大部分已经做好,只有局部区域还在收尾。工地上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  “像这个高达33米的室外空间,要完成施工是非常有难度的。”李静指着一片繁忙的施工现场告诉记者,“首先我们肯定不能采取惯用方法施工,那样整个区域需搭设脚手架,施工周期长,最终直接影响工期节点目标。”

  不能采取惯用施工方法,恢空间又这么高,还需要保证质量保障安全,那怎么办?李静介绍说,项目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,最终采取电动葫芦单元块提升施工方案。3毫米厚的铝单板(150厘米×300厘米),每4块一单元,在地面组装,单元提升,空中就位,连接固定,标高调平,最终完成施工。

  在铝单板提升到标高控制点后,安装就位调平施工成为施工中的一大难点。首先,要保证恢空间吊顶的平整度;其次,要保证铝单板组合的整齐度,须横成线、竖成线。如此,极大地考验了施工工人的施工水平和综合素质。

  “不过整体来说,我们的施工还是很顺利的。”李静欣慰地说,“实践证明,我们采取地新工艺是完全正确的。”

  不拘泥于传统方式,努力寻求创新突破。项目部以技术为先导、以技术指导施工,并成功实现,这不仅提高了效率、节约了工期,也为项目部创下了不可估量的技术和经验财富。